陈瑜太极天坛总部培训纪实(8) -李莉201800804 说真的,今天的纪实第一次让我有了压力,生怕自己的浅薄表述不能如实表达出今天课堂带给我内心的感动与感恩…… 今天的师母对天坛总部的课程有了重大的调整,更让我对以后天坛课程充满了期待,也更增添了学好家传功夫架的信心。 为了让天坛总部的全体学员个个都学好、学精、学透,师父师母结合基地及陈瑜太极中国行的各种成功经验,调整了总部的课程安排,为了能进一步做到统一化、标准化教学,以后所有班都集体教学,由世武大师兄统一授课,各位教练担任助教,协助大师兄负责对各个学员的动作逐一纠偏,这样大师兄和各位教练将会更加辛苦,工作量会明显增加,因为虽然表面没有再像以往那样,根据进度分层教学、不同进度由不同教练授课,改革以后可能会因为每人进度不同、领悟不同,接收到的内容不同对每一学员逐一指导,这样一来,实际上有可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对一的指导,虽然师父师母和世武教练和各位师兄教练们都很清楚这样的改革会让自己更加辛苦,但为了让总部学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传功夫架的内涵、真真切切地学习到真正的功夫,让天坛总部每位学员都响当当地能完美地展现家传功夫架,师父、师母和大师兄及各位师兄教练反复琢磨,权衡利弊,还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宣布了这一重大决定…… 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感恩,只有真正在这似火烧的酷夏中练过拳的人才能真正明白这一决定意味着什么,就那个一个动作,我们如果按要求做到位,汗水都会直接滴在地上,天坛几乎每个人都有拧因汗水浸透毛巾或手巾的动作;而如果按现在的决定,就意味这大师兄和各位师兄教练们得不止一次地示范,演练,还要消耗大量气力不断去讲,去帮学员纠偏捏架…… 除此之外,听师母介绍,以后每月最后一个周日,还会有理论课和拳友交流课,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说说我自己那点可怜的学拳经验:有一点很深刻的感觉,学拳、习拳过程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基本动作永远都非常非常重要。今天大师兄给我们讲了三种重心转换中其中常见的后弧移重心,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开”“蹬”“挤”“合”,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内涵、信息和动作要领,而这些都是家传功夫架的精髓,大师兄毫不保留地全教给了我们,我也曾看过很多有关走后弧的文章,不好说那些文章是不是对自己正确走后弧有帮助,但的确有不少文章让我产生不少疑惑,说到此,我讨厌那些不懂装懂误导后学之人,学拳容易改拳难呀,亏好我有师门没让我走偏…… 今天世武教练把功夫架中手型的动作做了系统的讲解,着力点位置不同,手型不同,虽然在最初学拳的时候就已经学了手型,但现在再次学习的时候,已经能理解那时以为不重要的一些细节中的重要意义了,再次感慨一下下:一层功夫一层理,自己没有练到,教练即使拿个喇叭在你跟前喊,你可能也是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真的就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大师兄教课的时候,说的都是通俗易懂,没有神乎其神虚头巴脑的东西,听师母说,这都是陈瑜师父在继承了其祖陈发科公和其父陈照奎公所传家传功夫架的基础上,又结合了自己五十多年的习拳经验,推陈出新总结的,其中也有世武大师兄总结的很多内容,甭看世武大师兄年轻,也已经习拳20余年了…… 今天亚明师兄也讲了步和肘,也是简单明了,寥寥数语就把动作要领说的清楚明白,师母又再次给我们进一步强调,更是加深了印象;上课之初,亚明师兄教练给我们讲解了抱拳礼,以及左右手不同手型的内在含义,一个简简单单的抱拳礼,其中蕴含的太极文化,让我再次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折服,再次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心…… 今天世武大师兄传授的后弧移重心、功夫架的手型,以及亚明师兄讲的开步要领和肘的独特要领,这些都是陈家几代人用汗水、甚至血水总结出来的传世宝贵经验……我的内心充满的感动和感恩……
|